衡水阜城县新闻>>时政要闻>>

产业兴旺,阜城百姓的日子也越过越旺

2020-07-07 16:27:23 来源:衡水日报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漫河西瓜大棚及许铺新村村貌

农户田间打理

玫瑰产业

崔家庙镇张家桥村的冬桃产业园

百年梨园

记者陈月振、郭树青 摄


盛夏时节,走进河北省衡水市阜城县,刚收割的麦子在田野中留下整齐的麦茬,看上去一片金黄,绿油油的高粱苗长势喜人,黄土地上散发着生机与活力,传递出农民增产增收的希冀。

脱贫攻坚,产业是基础;乡村振兴,产业是关键。近年来,阜城县按照“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的原则,把产业发展作为增强贫困群众“造血”能力的重要手段,培育了阜星、云农等一批新型经营主体,壮大了阜星高粱、漫河西瓜等扶贫产业,产业带贫能力不断增强,产业扶贫成效显著。

●培育多元富民产业 “一乡一品”实现全覆盖

漫河西瓜远近闻名。入夏后,走进阜城县的各个蔬菜瓜果市场,一车车绿油油、圆滚滚的大西瓜令人垂涎欲滴,在市区乃至周边大城市的商超内,漫河西瓜的身影随处可见。漫河西瓜以优良的品质连续十年被评为“河北省名优农产品”,同时也是全国“一村一品”示范品牌、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河北省名牌产品,已成为带动全县经济发展的一大支柱产业,成为了享誉全国的“知名西瓜”。

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没有产业支撑的乡村,脱贫工作就不可持续,振兴工作就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当前,脱贫攻坚战已到了关键的冲刺阶段,产业扶贫是主攻方向,发展特色产业是提高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的根本举措。

阜城是农业大县,农产品资源丰富。该县充分发挥产业在扶贫工作中的基础性作用,大力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延伸产业链条,以“县有带贫龙头企业,乡有扶贫产业园区,村有产业帮扶基地,户有增收致富门路”为目标,帮助贫困户建立起稳定的增收渠道,实现有劳动能力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有1项以上产业增收项目、有培训意愿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掌握1门以上就业创业技能。

在脱贫攻坚行动中,阜城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把优化产业结构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脱贫攻坚等相结合,以发展科技农业、绿色农业、质量农业、品牌农业为重点,积极推进优质绿色设施瓜菜、优质杂粮、花生、辣椒、大豆、果品等特色产业。重点培育漫河镇西瓜、崔家庙镇红高粱、霞口镇鸭梨、阜城镇密植梨、大白乡非转基因大豆、古城镇花生红薯、建桥乡旱作谷子、码头镇设施瓜菜、蒋坊乡葡萄、王集乡辣椒等“一乡(镇)一品”特色扶贫产业,形成了布局合理、重点突出的产业发展格局。

目前,已种植高粱10万亩、大豆3万亩、优质设施瓜菜10万亩、特色果品7.86万亩、花生1.5万亩、甘薯1万亩,其中发展特色扶贫产业3.6万亩,辐射带动3000余户贫困户通过发展特色产业实现脱贫。

●坚持机制创新 增强产业带贫能力

崔家庙镇张家桥村的冬桃园里,一棵棵桃树郁郁葱葱,枝头挂满了乒乓球大小的果实,附近的村民在果园中忙碌,好一幅丰收在望的“富民图”!张家桥村村党支部书记张勇介绍,依托衡水永瑞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全村1200亩土地全部流转,除了每亩地1000元/年的流转费用外,公司还优先安排贫困户打工。“就拿村里的贫困户张文河来说吧,他流转了6亩耕地,再加上在桃园打工的收入,年收入超过2万元,生活质量一下子得到了改善!”

在产业扶贫工作中,阜城县大力推进机制体制创新,重点推广“四大模式”,在促进产业健康发展的同时,真正将群众吸附到产业链上,变“输血”为“造血”。

阜星科技现代农业园区主要种植酿酒高粱。园区探索创建了“六位一体、八统一分”的产业扶贫模式,将政府、龙头企业、农业合作社、银行金融机构、农业科研机构、农户等六方面的力量拧成一股绳,实行统一优良品种、统一测土施肥、统一灌溉、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技术指导、统一收获、统一品牌标识、统一销售、农民分户受益。园区与种植户签订收购合同,双方结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互利共赢的“命运共同体”,共带动527户贫困户增收,入股分红1993户。“六位一体、八统一分”的经营模式被写入2018年衡水市政府工作报告并在全市推广,2019年还被河北省农业农村厅作为产业扶贫典型在全省推广。

云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立足实际,围绕玫瑰、辣椒科学种植、管理、深加工、销售等,引领农业向智慧农业、绿色农业、“互联网+农业”发展,实行工厂化、标准化生产,探索出了“一张订单保底、一张惠农卡保惠、统一管理共赢”的经营管理服务模式。园区共涉及12个村的9700亩耕地,其中贫困村6个、耕地6100亩,共带动285户贫困户增收。

冯塔头、张家桥等村以合作社方式通过流转全村土地,实行“土地入股,统一经营,分户核算”的经营体制,农户以承包地折合股份入股,按股份份额分摊投入成本、分配经营收益。拿贫困户来说,以土地入股后可获得三种收益:每亩土地每年可获取流转金1000元;按入股土地多少,还可获得分红收益;贫困户优先参加合作社有偿劳动挣“工资”。通过这种模式,带动全县185户贫困户以土地入社,实现脱贫摘帽。

正丰粮食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采取为农户提供农业生产托管服务的土地托管模式,在保持经营主体土地经营权不流转的前提下,接受委托完成或协助完成农业生产中的耕、种、收等全部或部分作业环节,相当于农民为土地请了一位“保姆”。目前,“田保姆”土地托管扶贫模式正逐步推广,全县土地托管面积已超过6000亩,贫困群众通过土地托管,解决了劳动力和技术不足的难题,土地生产效益提高,同时,贫困群众通过在合作社打工,还可以获取部分收益。

●培育优质品牌 落实政策保障脱贫成效

产业发展是脱贫攻坚的治本之策。阜城县整合各类资金和生产要素,落实各类政策措施,为扶贫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阜城县坚持把科技农业放在首位,与中国农科院、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河北农业大学等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与省农林科学院开展院县合作,通过选聘一名首席专家、选配一个服务团队、培育一个特色产业、打造一个示范基地、壮大一个龙头企业的“五个一”模式,健全完善全县科技服务体系,建立起县乡村三级农业技术服务体系,为扶贫产业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

同时,阜城县积极实施区域公用品牌培育工程,以漫河西瓜、阜城鸭梨、阜星高粱等特色优势农产品为依托打造区域公用品牌。目前,“阜城杏梅”获得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霞口镇刘老人村(鸭梨)被评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阜城县大力推进漫河西瓜、阜城梨和阜星高粱农产品优势区建设,积极创建省级农产品优势区。目前,阜星高粱已被认定为省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连续多年成功举办的“西瓜节”“红高粱节”“梨花节”等品牌活动,已成为阜城县扩大产业影响力的一张靓丽名片,极大提升了特色扶贫产业的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为扶贫产业的后续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阜城县探索推进“党建+”扶贫脱贫新模式,按照“党建促产业、产业聚党员、党员带群众”原则,根据成方连片发展要求,依托阜星、云农等现代农业园区,联合周边30多个贫困村的党小组成立6个党支部,引领带动2800余户农户稳定增收。实施“党员创业带富工程”,由贫困村党支部牵头,通过盘活闲置资产、土地入股分红、提供劳动服务等方式,鼓励引导益彰食品、华兴服装等企业创办了23个扶贫车间,并在班组一线设立“党员示范岗”,帮助1600余名贫困群众在家门口实现就业。深化农村实用人才培养,通过远程教育、专题授课、外出培训等形式,将驻村第一书记、村官、退役军人、返乡大学生等培育成电商骨干,将阜城剪纸、许庄布鞋等特色产品,统一接单、分户加工、品牌化销售,依托京东、供销E家等电商平台,年销售特色农产品达3300万元。

如今在阜城县的各个乡村,随处可见蓬勃发展的特色产业,老百姓找到了脱贫致富的门路,日子越过越红火,一个个扶贫产业不仅撬动了全县经济大发展,也成为贫困户增收的“法宝”。(记者崔玉玲、冯丽娜)

来源:衡水日报
责任编辑:王学峰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电子报
立即打开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