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阜城的小城大美

2019-12-09 15:20:38 来源:阜城县人民政府网站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漫步八景公园,“野寺钟声、麟桥烟柳、琴台风韵、古城夕照、清漳古渡、奎楼波映、土峰毓秀、五湖秋月”阜城古八景,完美融合到现代的公园建设中。人们每到周末,都愿意在公园里散步、骑车,既看风景,又感受文化。

满城尽是新风景,半城绿树半城楼。

近几年,阜城的美景越来越多。这里有全省单体水面最大的生态公园,这里有全省一流的县级群众艺术中心,这里有全省一流的县级全民健身中心,这里有全省唯一的县级科技馆……这座荣获2014年度省政府人居环境进步奖的小县城,全省城建排名已连续四年跃居前30位。

这一切变化源于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小县大县城”战略。随着这一战略的深入实施,县城建设实现了发展“满堂红”,风景“满眼绿”。

阜城之美,美在格局

“我曾多次来过阜城。记得最早的时候,阜城县城就是东西一条街道,两边都是小平房,像个大村。现在的阜城都市气息浓厚,格局很大气。”与阜城有业务联系的外地市民陈言志,对阜城的城市变化有着深层次的理解。

2013年,阜城县的城市建设在全省排名后30位。针对当时落后面貌和城市化快速发展的需要,县委、县政府把城市建设作为拉动发展的重要突破口,明确提出了“小县大县城”战略,着力拉大城市框架,打开城市发展空间。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相对县城建设而言,“预”就是“规划”。科学合理的规划是县城建设的核心。怎样“预”得合理、“预”得符合本地实际?阜城县勾勒了“一环六廊、三心四区”的发展框架——“一环”就是由阜城湖、刘林干渠等连接而成的环城水系;“六廊”就是由光明路、阜兴大街等6条主要街道组成的发展廊道;“三心”就是由旧城传统文化中心、新城现代生活中心和南部商贸物流中心构成的县城发展高地;“四区”就是城北工业区、中部旧城区、南部新城区和商贸物流区四大功能板块。

新的发展框架确定了阜城发展空间布局的新定位:坚持集约发展、统筹发展与和谐发展相结合,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经济高效的生产力布局;突出生态县城、文化县城的总体功能,将生态和文化打造成阜城长期稳定的区域自然优势;坚持工业化与城镇化同步推进,打造充满活力、更具实力、富有魅力的阜城。

“这一整体布局,既体现了对各项资源集约利用,更凸显了格局之美、大气之美。”阜城县自然资源局局长刘荣杰说。

阜城之美,美在生态

300米见绿,500米见园。城在绿中建,人在画中游。一个个公园、一块块绿地扮绿阜城县城的同时,也成了居民休闲游玩,放松心情的好去处。

用生态的绿水青山赢得发展的金山银山,让绿色成为阜城最大的底色,一直是县委、县政府的不懈追求。

为实现县城居民“抬头见绿、移步入园”目标,阜城县围绕增绿量、美县城,集中力量推进绿化建设,坚持宜树则树、宜花则花原则,采取补植增绿、新增建绿等方式,对城区16条主次干道和各公园绿化苗木缺株、死株实施了绿化补植,新增乔灌木10万余株。持续推进万亩森林公园和振兴路、通达路等环城绿化带网建设,进一步巩固以万亩森林公园为南部绿色屏障,振兴路、西安大街绿网为西线绿色长廊的生态防护林带,县城防护绿地实施率达到了74.66%。

刚刚建成的阜城湖公园和千顷洼万亩森林相得益彰,“一林一湖”尽显阜城的“生态之美”。

“荒沙漫地风云卷,树枯人稀不打粮”,曾是千顷洼过去的写照。为改造这片沙荒地,打造县城建设新亮点,探索一条城镇化绿色发展新模式,按照“兴林富民,绿美结合”的思路,在千顷洼内开展大规模造林工程,经过一代接一代阜城人大规模植树造林,累计植树35万余株,终于把这个昔日风沙漫卷的“大荒洼”变成了树木参天的“新绿洲”。

巧借资源、用足政策,建设阜城湖公园,是阜城县城市建设的点睛妙笔。他们利用邯黄铁路建设期间在千顷洼南部取土方后遗留的一方深坑,借力节水压采项目,将政策之力与资源优势集聚整合,为阜城湖引来黄河水,添得千亩碧波。

“调蓄水源、灌溉农田、调节局地气候、补给地下水、防洪排沥、维护生态平衡……阜城湖在生态、水利功能上给全县百姓带来更多福祉的同时,也有效拉大了城市发展空间,大大提升了城市颜值与品位。”阜城县水利局局长王焕新介绍说。

阜城的生态美景也在网络和朋友圈中广泛传播,吸引了周边县市区游客前来观光游览。阜城湖公园负责人介绍说,每逢周末,这里的游客能达到两三万人次,借助筹办衡水市第四届旅发大会,景区还将新增水上运动项目,举办大型花展,通过“锦上添花”,努力将阜城湖公园打造成具有鲜明生态特色的旅游景区。

阜城之美,美在文化

“从县城的建设上,我能感受到文化的厚重感。”北京市民田宁一家,在“阜城印象”游时说,“我是阜城的常客,我女儿很喜欢在荀慧生戏曲公园看演出,她说很有文化气息。”田宁所说的“文化厚重感”,来源于阜城在城建中对于文化的尊重和传承。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阜城县城市建设的自觉追求和行动。县委、县政府把黄金位置留给了群众艺术中心,东西两侧分别坐落着阜城规划展览馆、历史博物馆、剪纸艺术馆和科技馆。这一建筑群,成为阜城的新地标和文化聚集区,被阜城人亲切地称为“四馆一中心”。

阜城是红色之乡,革命精神需要传承。坐落在县城东南的本斋纪念园,是为了缅怀民族抗日英雄马本斋和革命烈士而建设的公益性公园,这里也是马本斋领导的回民支队血战千顷洼的旧址。

结合县城民心河改造,对原有荀慧生公园改造项目已列入县委、县政府的日程。建设一座位于民心河畔,集荀慧生纪念馆、京剧艺术传承、京剧脸谱展示、群众休闲娱乐于一体,具有古色古香古韵的“荀园”,已在紧锣密鼓的谋划实施推进。

深入挖掘整理本地历史文化资源,精心打造“冀派内画从这里走来”“荀派京剧从这里走来”“中国剪纸之乡”三大文化名片,阜城县对地域文化建设已成竹在胸。

阜城之美,美在精细

“管理越来越好了,环境越来越干净了!”在县城生活了几十年的退休职工于洁枫说,现在马路市场、占道经营不见了;车辆停放也是划线归位、有序停放;乱倒垃圾的不见了,现在都是上门收集、集中倾倒……

在城乡建设的实践工作中,阜城县总结了自己的“九字经”——规划上:舍、大、高;建设上:争、撬、活;管理上:精、严、全。除此之外,还有“四抓四不放”的工作原则——“抓大不放小”,就是要县城和乡镇两手抓;“抓上不放下”,就是地上建设和地下管网建设两手抓;“抓新不放旧”,就是新城区与旧城区协同发展;“抓建不放管”,就是建设和管理同时进行。

从马路市场、占道经营到划线进场、入店经营;从车辆乱停乱放到划线归位,有序停放;从标牌林立到一店一牌;从残垣断壁、乱涂乱画到建筑立面整治出新;从乱倒垃圾到上门收集,集中倾倒;从私搭乱建到规范建设;从低水平粗放管理到智慧数字城管的转变。城市的精细化管理步步推进。

为着力塑造城市个性,铸造城市印记,按照“一路一树、一街一景、一店一牌”的标准,阜城县先后实施了光明路、东安大街、阜兴大街等16条主次街道的综合升级改造工程,对建筑立面、道路绿化、商铺牌匾进行全方位提升改造,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城市景观。在亮化方面,完成了城区16条街道的高标准亮化提升,打造了景随路转、步移景换的靓丽城市夜景。

城市建设和管理,离不开全社会参与。结合省级文明县城创建,阜城县倡导人人参与管理,人人都是城市主人,“把县城当成自己的院子管理”,同心呵护美丽城市,已成为阜城人共有的价值观念和自觉行动。


来源:阜城县人民政府网站
责任编辑:翟一杉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相关新闻

电子报
立即打开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